欢迎来到首都征兵网! 联系我们 内网入口 邮箱
当前位置:  首页>国外兵役
以色列的兵役制度和国防建设

2017-05-07     来源:

 

810b3edbgx6Dfb4DSpR03&690

    以色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国家,只有400多万人口,1万多平方公里国土。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开始,巴以围绕巴勒斯坦问题敌对至今,发生大战5次,小战不计其数。然而它却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甚至敢向整个阿拉伯世界叫板。究其原因,固然离不开美国等一些军事大国的支持,但以色列军民强烈的国防意识和高度的战略观念无疑也起着关键性作用;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的军事强国。
    一、全民皆兵,常备不懈
    在以色列入看来,周围的阿拉伯国家充满着敌意,以色列始终处于战争危险之中。国小人少的以色列,建国至今兵力却从不足3万发展为60万,由单一陆军发展成为军兵种齐全的现代化军队,成为中东地区一支强劲的军事力量。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长期以来,以色列注重兵役制度的完善,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适合本国特点的兵役制度。

    以色列国防军以年轻、高素质、善打恶仗而享誉世界。这有赖于其独特的预备役体制,军队的中坚是两万名献身军旅的职业军官,统领16万现役军人,危机时总动员可在3天内扩充预备役达60万人。由于预备役制度完善,以色列的预备役部队人数众多、装备精良、反应迅速、战斗力强,成为以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预备役为主体。以色列长期处于敌对国家包围之中,战事频繁。为适应这种情况,以色列不仅保持了一定数量战备程度高的常备军,而且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了能及时调遣和立即投人使用的强大的预备力量。早在建国之初,以色列就制定厂在建设一支短小精悍的常备军的同时,建设一支强大的预备役部队的建军方针,预备役部队是以色列军队的主体。为了解决国小人少,兵员不足的矛盾,以色列兵役法强化了预备役的地位和作用。

    以色列军队从1948年组建以来,曾努力体现以色列新的民族性,但参军或进入高级机构只限于犹太青年,特别是阿什肯纳兹人(以色列西方犹太人),除德鲁兹人以外,不征召阿拉伯公民,女兵在军队中没有重要作用。

    女性公民必须服兵役。以色列兵役法明确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女青年均应服义务兵役。对少数因体检不合格、怀孕、基于宗教信仰不愿服兵役和在服役前已经结婚且有子女者,可视情况免除兵役;但已婚无子女者,在免服现役的同时需服预备役。适龄女性公民免服兵役需向专门机构提出申请,并必须有人做担保。女性入伍后,通常要进行3棗4周的基础训练,训练结束后,体质好、文化水平高、训练成绩优异者,经严格选拔后送军事院校学习,毕业后充实到各级机关任技术员,其他一律从事一般性事务工作。

    福利待遇制度完善。为了调动应征青年的服役积极性,以色列军队还采取了许多独具吸引力的福利措施。新兵一入伍,就由征兵中心负责在就近的银行为新兵建立个人账号,通过银行个人账户向军人发放军饷,与此同时,还预先发给新兵一笔现金供暂时零用。国家规定,凡应征服兵役者,仍保持原薪金待遇,并由应征者原所在单位支付,其中的2/3由政府从专门基金中给予补助。
此外,以军士兵在服役期间还享受其他内容广泛的福利待遇。为保障各项措施的落实,以色列专门成立了士兵福利委员会,负责行使监督职能,主办一些具体福利项目,为士兵提供各种帮助。在以色列,无论是国有单位,还是私营企业,大都支持其员工服兵役,甚至还争先录用持有退伍证的人。

    二、重视犹太复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犹太民族历史上长期遭受排斥、驱逐和杀戮,国防在这个国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特殊地位。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对“国防”的认识都早已不仅仅局限于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而是为了“生存”。
政府为了调动人们从事全民武装活动的积极性,利用多种形式,向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灌输犹太复国主义和爱国主义,通过展示2000年来犹太人流散各地遭受的苦难经历,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在这种宣传和影响下,以色列军人的社会地位备受推崇,民众都把当兵服役作为一生中值得自豪的事。在以色列,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常常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从军服役的态度和经历。因此,人们入伍和参加军事训练的热情都非常高。耶路撒冷的一名军医说:“世界上恐怕只有我们这些军医在竭力寻找冒充健康人的病兵,而不是揭穿冒充病人的健康士兵。”

    以色列的政府、学校、企业、各种社会团体都承担国防教育的职责和义务。服现役和预备役是每个公民接受国防教育的主要渠道,而这两部分成员包含了以色列60%以上的人口。以色列的青年一般在中学毕业时入伍,中学毕业生中只有攻读医药、护理、工程、师范等不适于军方需要的专业者,才可延缓应征,直接报考大学。但入学前必须经过军训,毕业后还要到军队服役3棗5年。
以色列的国防教育形式也是比较丰富的。每逢独立日、阵亡将士日、死难犹太人纪念日等,都要举行各种活动,宣扬民族英雄的业绩。同时,以色列还利用“哭墙”、纳粹大屠杀纪念馆等,教育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以色列有一个著名的马萨达古城堡,位于死海之滨的马萨达山顶。公元前73年,近千名犹太人拒绝向罗马征服者投降,在这里坚守3年后集体自杀。现在这里已被作为犹太民族为自由而死的象征。以色列每年入伍的新兵都要到这里宣誓: “马萨达不会再陷落!”因此,由于国防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大大提高了教育的吸引力,增强了教育的效果。

    三、高度重视战争动员,有效弥补不足
    与周围阿拉伯国家相比,以色列的人口少,资源贫乏,国力有限,地理位置不利,缺少战略纵深。以色列领导人认为,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必须动员犹太人社会的全部战争潜力,在发出战争警报后,依靠快速的动员,迅速扩充军队,并为战争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使其能够在战争爆发后48小时内动员近30万人迅速投入战场。
    以色列的预备役人员是战时兵员动员的主要对象,其主要来源是退伍军人。以色列实行的是普遍义务兵役制。由于人口少,兵源不足,适龄青年中高达90%的男性和近50%的女性要应征入伍。现役期满后,大多数人转为预备役。为了使预备役动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色列制定了《预备役储备计划》和《预备役动员法》。

    为了准备战争,2001年,以色列国防军在全球设兵站,以便一旦巴以冲突扩大为地区战争,能迅速组织预备役犹太人回国参战。首批9个兵站设在纽约、洛杉矶、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曼谷、孟买、约翰内斯堡的犹太社区中心或学校。此外,以军还派遣军官前往驻外使馆,核查当地预备役人数。局势一旦紧张,犹太人会积极回国,兵站将为他们回国服役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