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首都征兵网! 联系我们 内网入口 邮箱
当前位置:  首页>军事形势
“大陆军”新课题:时代的扬弃与传承

2012-10-08     来源:

 

我军陆军是有着丰富历史传承的军种,尤其对战争时期形成的作战意识、作战思维、作战方法及保障观念等极为推崇。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任何历史传承都是有条件的,新的时代陆军传统既有继续发展的需求,也必须接受新的实践检验,而对于不适用的东西,就只能放进历史的范畴或进行必要改革,才能使陆军在继承与扬弃中具有更加强大的战斗力。
长期“独立作战、包打天下”形成的意识——
传承其精神而不是习惯
我军是靠陆军起家的。革命战争年代,我军不具备其他军种力量,只能依靠陆军一鼎之力与对手的三军力量相搏,战胜了强大敌人。新中国成立后,我军拥有了海军、空军等军种力量,但相当长时期军种实力相对薄弱,直接支援陆军完成作战任务的能力有限,所以在多次保家卫国作战中,我军也主要是靠陆军力量应敌制敌,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种经历在世界各国陆军中极为罕见。因此,它一方面铸就了我们不惧强敌、敢打必胜的意志精神,也或多或少地养成了陆军在战场上独来独往、单打独斗的习惯。
当今时代,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我军各军种实力都有显著增强,组织实施联合作战已具备良好能力条件,这就昭示陆军既要继承以往无所畏惧、攻无不克的精神,又要及时转变长期单一军种作战形成的老大意识,自觉融入联合作战体系,既注重利用其他军种创造的有利条件,又能够根据自身的职能任务,合理谋划、实施各种作战行动。现在我们组织联合训练为什么比较困难?有人认为是联合训练的机制尚不健全,有人认为是各军种之间配合不力,但我认为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我们陆军身上。翻开陆军现行的作战条令就不难发现,主要的作战样式或作战行动设计,基础还是兵力攻防,靠自身的力量打开突破口,甚至是进行全纵深攻击。作战指导理论的落后,反映陆军亟待提高对一体化联合作战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充分认识未来作战的艰巨性,并以联合作战的意识主导陆军作战样式和行动方法设计,才能使陆军以科学的角色定位,合理地发挥优势能力,完成所担负的使命任务。
长期“半机械化、平面作战”形成的思维——
传承其睿智而不是定式
革命战争年代,陆军作战的主要物质基础是小米加步枪,是骡马化,只在战争后期靠缴获才拥有了少量摩托化和机械化装备。新中国成立后,我军一直致力于陆军现代化建设,陆军由骡马化逐步迈向半机械化、机械化,现在正致力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回顾数十年来陆军建设发展的历程不难看出,部队立足于半机械化条件作战与训练的周期最长,而这一时期的战争对手几乎都是具有机械化装备的强敌。在与优势装备之敌进行的多次较量中,我陆军展现了极高的作战智慧。比如避敌锋芒、诱敌深入让出大道、占领两厢正面突击与侧后穿插迂回相结合与敌开展近战、夜战等,创造了无数以劣胜优的经典战例。胜利离不开科学的思维,但一种条件下的思维如果反复运用并被证明灵验,便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甚至会使一些指挥员产生某种认识误区。比如,有的认为尽管我们剑不如人,只要剑法高于人同样可以打胜仗;有的认为武器装备技术含量越高可靠性越差,还是老装备用着踏实、得心应手等,导致装备技术已有较大发展的情况下,仍习惯于按传统思维思考未来作战问题,甚至仍想着再依托老装备、老战法来打新的战争。这种思维定式不改变,必然制约陆军新型作战能力的发展。
当前,我陆军已从人力密集型发展为技术密集型军种,各种装备和系统的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谋划与组织陆军作战时,思维方式不能仍在半机械化和平面作战的惯性中,必须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比如,现在我们有了机械化装备,就不能再把机步兵当成摩步兵用,而应着眼发挥装甲装备优势,尽可能利用战场通道向敌纵深实施快速突击,并使地面作战行动与直升机的空中作战行动紧密配合,创造多维战场力量整体作战的新战法。再如,有了先进的信息系统,就必须积极研究应对复杂电磁环境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使有形的战场行动与无形的行动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如果仍坚持靠两条腿沿小路奔袭,靠简易器材沟通战场信息,靠平面机动、线式部署、梯队式投入等传统方法与对手打信息化战争,恐怕就再难有辉煌。因此,现代条件下我们需要继承与发扬的是我军以劣胜优所具有的高超智慧,而不能被过去的思维方式所束缚。只有把作战思维建立在新的物质条件基础上,通过实战化训练和演练,积极探索、积累两栖或空地一体化作战的经验,以新的思维催生新的智慧,才能使陆军的作战能力与作战条件同步增长。
长期“区域防卫、守土卫疆”形成的职能——
传承其责任而不是视野
中国在地缘上是一个陆地大国。广袤的国土、复杂的周边环境与地缘特点,决定了陆军在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等方面担负重要责任。长期以来,我与周边多个国家存在领土争议,我国陆域安全始终面临多方面威胁和挑战。因此,新中国成立以来,我陆军一直把保卫领土主权完整,反对任何外来侵略作为履行使命的重中之重。这种职责意识无疑是正确的,但它并不是陆军职责的全部,因而不能把陆军能力建设的目标和视野仅定位在区域防卫、保家卫国上,应当有更为高远的视野和全面的责任观。
进入新世纪,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要求陆军不仅应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思考战斗力建设,还要从支撑国家战略利益拓展以及促进世界和平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尤其是在可能引发多类型、多区域、多领域的利益冲突和战略竞争的情况下,更应将以往区域防卫的思想转变到全域机动作战的要求上来,才能使陆军形成与国家安全和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作战能力,确保无论威胁来自哪里,都有精锐力量可以调用、都能够快速到达并出色完成任务,为维护国家的领土边疆利益边疆安全做出贡献。
长期靠“兵力优势、打歼灭战”形成的战法——
传承其方略而不是路径
作战方法是实现作战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也是指挥员科学精神与胆识的重要体现。战争年代,我军之所以能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紧紧围绕战争目标,以行之有效的作战行动,不断转化不利因素,积极发展有利因素,正是缘于全军上下坚决贯彻执行军委制定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既大量歼灭对手的有生力量,又实现了对广大国土的解放。应当说,这一作战方针体现了极高的战争博弈艺术,未来战争中仍对我军的作战行动具有指导意义。但也应当认识到,战争条件有度,制胜方法无穷。战法是策略与手段的综合体现,也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发展的。过去战争夺取胜利的路径,在新的条件下未必再适用,至少不再是唯一。必须根据新的战争特点和需求,不断研究、寻找更为实用管用的制胜之道。
透过近年发生的局部战争可以看出,没有一场战争再现过以往大兵团对垒作战的场面,也没有一场战争是靠大规模歼灭战而置敌于死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战争目标有限、投入力量有限,采取的作战手段也有限,而实现目标的方略却更加高明。尤其是衡量打赢的标准已不是歼敌的数量,而是以迫敌屈服为目标。因而,过去强调集中优势兵力作战,现在则强调集中优势火力作战,并且主要依靠精确火力打击;过去主要通过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逐步夺取战争的主动地位,现在则通过软硬打击、体系破击,直接瘫痪对方战争体系夺取战争的主动和战略优势。作战手段的运用,也包括了封、打、夺、控、占等多种。这些都说明,以往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法模式,已不具有核心性意义,今后也很难找到那种在宽大战场上纵横驰骋的理想歼敌环境。因此,我们应继承的是打歼灭战时在诸多不利因素中把握和发展有利因素,在整体劣势中寻求创造局部优势的博弈方略,而不是具体的战法模式,才能使我军的战法体系更加丰富,并始终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长期“自力更生、自我保障”形成的观念——
传承其本色而不是思路
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决定了我军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十分艰难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只能强调边战斗边生产,努力通过自力更生,粉碎敌人的经济与军事封锁。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的各种保障条件有了比较稳定可靠的社会依托,但总体而言,为了尽可能减轻国家负担,陆军仍坚持战斗队、生产队的光荣传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作战与日常生活保障体系。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任何时期都需要保持和发扬。但这种保障思路也导致了陆军的力量体系比较庞杂,甚至出现过作战部队与非作战单元比例失衡的问题。新的时代条件下,必须对这种传统的保障思路进行变革。
十七大提出建立和完善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这为陆军保障体制改革指出了新的方向。新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打破长期以来自成一体、自我保障甚至是封闭式保障的模式,充分利用社会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提高陆军部队保障质量,这样既能有效解决陆军因非战斗单位过多而形成的结构不合理问题,又可使社会保障条件直接惠及陆军作战及建设。在装备技术保障方面,陆军也有比较大的开放空间。比如,现代高新技术的军民通用性越来越强,相互融合的面越来越宽,我们只要走开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发展与保障之路,既可保证陆军部队全身心地投入战争与非战争军事行动,又可使国家的体制优势得到充分显现,真正体现出富国强军战略的强大威力。